兩聯供是一種通俗的叫法,並非一個精準的技術概念。以下是關於兩聯供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分類
狹義定義:
狹義的兩聯供指以一或多個熱泵主機為冷熱源,滿足建築內的供冷、供熱需求。一般采用風機盤管供冷,地麵采暖供熱,是之前隻使用風機盤管的水係統空調的進化版。
廣義定義:
廣義的兩聯供則集成了更多功能,如輔助熱源(鍋爐)、新風係統、除濕和加濕功能、地麵輔助供冷、智能控製等。它是一種係統集成方案,一般以空氣源熱泵為主機,以水為介質將冷熱量輸送到各房間,在冬夏兩季甚至全年都能使用的暖通空調係統。
其他類型:
除了傳統的水係統兩聯供外,還有對流末端使用相變冷媒,地麵輻射用水傳遞冷熱量(俗稱“上氟下水”)的係統也被歸於兩聯供範疇。
二、係統特點
靈活性:
兩聯供係統突出的特點是靈活性。由於采用水作為傳熱介質,可以通過控製水的溫度、流量、溫差,以及各種末端和空氣處理設備來調節環境參數和人的體驗。控製非常靈活,可以構建出各種不同類型的技術方案,輕鬆與外部智能或數字控製相融合。
係統構成:
兩聯供通常由室外機、室內機(末端)、水力模塊三部分組成。室外機一般安裝在建築物的屋頂或室外場地,主要包括壓縮機、四通換向閥、膨脹閥、單向閥、換熱器、風機等部件,是係統的核心。水力模塊一般置於室內,由水泵、膨脹水箱、電輔助加熱、板式換熱器、水箱、控製器等組成,負責輸配冷熱水並提供生活熱水。
應用場景:
兩聯供中央空調廣泛應用於住宅、別墅、小型商業場所等需要同時滿足製冷和采暖需求的場景。
三、工作原理與性能
熱力循環:
兩聯供的熱力循環包括蒸發、壓縮、冷凝、節流四個基本過程。係統性能係數(COP)可表示為COP=Q/W,其中Q為冷凝器熱量,W為壓縮機耗功。
能源利用:
兩聯供區別於普通熱泵的關鍵在於,其在夏季製冷時,冷凝器產生的熱量不是直接排放到室外,而是用於加熱生活熱水,從而提高了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同時,兩聯供內置輔助電加熱裝置,在冬季較冷月份可對空氣源熱泵供暖提供補充,保證供暖質量和舒適度。
四、選型與匹配
製熱量與建築負荷的匹配:
室內舒適度的維持,主要是空氣源熱泵主機的製熱量要與建築的熱負荷匹配,同時與末端設備的形式和總散熱量有關。建築熱負荷決定了熱泵主機的選型。
末端設備選型:
熱泵主機的選型還與末端設備的選型有關。如果末端設備是散熱器,不建議熱泵主機選小;如果末端設備是風機盤管,熱泵主機可以適當選小,但建議不小於建築熱負荷的85%。
五、注意事項與維護
安裝位置:
以供熱為主的空氣源熱泵主機宜安裝在向陽的場所,且安裝平台或場所一定要有檢修的空間。
電容量:
空氣源熱泵係統耗電量較大,尤其安裝電輔熱時,電量還會增加。因此在設計時一定要注意電容量是否滿足。
連鎖控製:
空氣源熱泵主機水泵外置時,熱泵主機一定要與水泵具有連鎖控製,不能孤立運行。
係統維護:
定期對係統進行維護和保養,包括清洗換熱器、檢查水泵和閥門等部件的工作狀態等。
綜上所述,兩聯供是一種集成了多種功能的暖通空調係統,具有靈活性高、能源利用效率高、應用場景廣泛等優點。在選型、匹配、安裝和維護等方麵需要注意相關事項以確保係統的正常運行和長期使用效果。